更新时间: 2025-02-26
保定铜雕哪家好当代雕塑何为?当代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?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这些问题一直就困扰着中青代的雕塑家。就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, 80年代初的雕塑**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题材的束缚,回到媒介,回归审美,以及改变既定僵化的雕塑观念。毫无疑问,当代雕塑的**波浪潮是在对纪念碑雕塑的背离,对宏大叙事的拒绝,以及捍卫雕塑本体独立的运动中拉开序幕的。进入90年代后,伴随着一批年轻雕塑家的崛起,中国当代雕塑逐渐进入当代文化的建构期,即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先决与个人风格的创立为目标,而是以如何让雕塑参与当代文化的表达为己任。我将2000年以后的当代雕塑创作归纳为第三个阶段。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,中国当代雕塑在逐渐完成语言学转向与自身线性的发展之后,在新世纪的**个十年真正奠定了多元化的格局。这一时期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。首先是涉及到一些新的话题。与90年代的材料、语言、媒介、文化身份等比较,2000年代以后许多作品围绕性别、身体、剧场、时间、过程等话题展开。其次,形态与风格呈现出更开放的姿态,不仅有效地接纳装置艺术、建筑艺术、观念艺术的成果,而且,在形态上能融汇影像艺术、过程艺术的一些视觉方式。在这种态势下,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愈来愈模糊。第三,当代雕塑的思想资源与理论话语也越来越丰富。同时,这一时期代表性雕塑家的作品有一些共性,比如有明确的个人风格,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面貌;能在既定的艺术史逻辑中提出某些问题,或者在文化诉求上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情景中;**是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个人方法论。第四个特点是青年雕塑家的崛起。这批艺术家注重雕塑化的思维,但大部分作品都置身于当代艺术的语境,而不再局限于既有的雕塑范式与观念中,作品呈现出“去雕塑化”的特征。